实验室

您好,欢迎访问中国实验室库! 请登录 免费注册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国家重点实验室-结构陶瓷与精细工艺课题组
  • 科学家信息

    基本信息

    姓名:杨金龙(导师)

    邮箱:jlyang@tsinghua.edu.cn

    座机:010-62792332

    手机:

    学习与工作经历

    1966年5月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
    1987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1990年,毕业于中北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系无机非金属专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9年5月-2000年8月在瑞士联邦理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师从国际著名陶瓷科学家Gauckler教授;
    1996年8月至今,分别担任清华大学材料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
    2006年7月,被中北大学聘为特聘教授,并担任先进陶瓷实验室主任;
    2010年5月,被聘为大连交通大学兼职教授;
    2014年5月,被聘为河北工程大学兼职教授。

    研究方向

    结构陶瓷与精细工艺

    部分主持项目

    表面单分子量子行为的表征与调控

    科研成果

           杨金龙教授是陶瓷领域的技术专家,主要从事结构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胶态成型工艺、陶瓷坯体激光加工技术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等领域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长期工作在科研第一线。杨金龙教授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发明一等奖1项,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1项,第七届国家发明展览会金奖1项。截至2013年12月,通过技术成果鉴定20项,已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申请专利90项,其中授权专利69项,申请专利21项。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陶瓷粉体的球形化和空心化。
    1. 提出了陶瓷胶态注射成型工艺,2003年获教育部科技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二),2004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排名第二),获8项中国发明专利,提出并实现了水基非塑性浆料注射成型的学术思想,该项成果通过教育部和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13项成果鉴定(其中9项排名第一),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
    2. 提出胶态成型制备避免应力坯体的方法和学术思想。该学术思想指出胶态原位凝固成型虽然可以获得密度均匀的坯体,但在液固转变过程中容易产生内应力,内应力将会在干燥、排胶、烧结和机加工的过程中发展、遗传和变异,并且提出克服坯体的内应力的方法,授权2项中国发明专利。这一观点得到国内外同行的普遍认可。
    3. 首次揭示了陶瓷浓悬浮体液固转变过程中裂纹形成的机制,提出了避免裂纹产生的2种方法,获准中国发明专利2项。该项成果被瑞士联邦理工大学Gauckler教授评价为“utmost important result in materials and deepens specifically the basic understanding of colloid chemistry for materials considerably。
    4. 通过颗粒稳定泡沫技术,制备超稳定的泡沫浆料,然后将泡沫分离,成功制备了微米级陶瓷聚空心球,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固体废弃物处理,获得高附加值应用。2011年通过河北省组织的2项技术成果鉴定,成果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山西省孝义开发区投资1.4亿元建立了年产5万吨的空心微珠生产线。
    5. 研制成功国际上第一台陶瓷胶态注射成型机和工业化原机,通过教育部组织的2项专家鉴定,获准2项中国发明专利。发明陶瓷悬浮体快速均匀混合可控固化新工艺,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项。此项技术和装备将悬浮体分成两组或者多组,各组份长期保存而不发生固化。但是当将各组份在短时间内快速均匀混合,利用不同特性悬浮体之间发生反应并且固化成型,该方法具普适性。
    6. 发明了高性能陶瓷微珠(0.1-3mm)普适性的制备方法和装备,建立了规模化生产线,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通过教育部和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3项成果鉴定,十五期间承担两项863项目,被评为重大成果项目。由于该技术的先进性,2005年引进世界500强法国圣戈班落户邯郸开发区,对地方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他个人被评为河北省十大科技杰出青年;
    7. 将远红外陶瓷微珠应用于竞技体育比赛和项目训练中,发现远红外陶瓷微珠可以有效降解血乳酸。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后血乳酸较高,一般需要4个小时才能恢复,使用远红外陶瓷微珠干预后,可在半个小时恢复至正常值。这一结果对高水平运动员科学训练和高强度比赛具有重要意义。所研发的远红外陶瓷微珠综合处理系统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被10多个国家队使用。该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1项。
    8. 将氧化锆陶瓷球珠应用到制笔行业,提高书写寿命5倍以上,并被列为中国制笔行业协会十一五重点推广项目,整体提升了我国制笔行业水平。2007年和2011年,通过教育部和河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2项,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9. 发明了大功率、低电压启动新型陶瓷复合介质材料,启动电压从8000V降低至1000V,臭氧产量提高10倍以上,制造成本大幅度降低,并成功研制出多台臭氧发生器设备。该项目申请了2项中国发明专利2项。
    10.发明了一种激光加工陶瓷坯体的新方法和装置,这是一种类似金属机械加工的方法,满足了加工多品种、小批量结构陶瓷的市场要求。本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项,通过河北省组织的技术成果鉴定1项。

    代表论文或论文

    1.J. Xu, M. Yang, K. Gan, Y. Qu, X. Zhang, N. Ma, and J. Yang. Reliable high strength alumina fabricated by DCC-HVCI using submicron calcium citrate complex. Ceram. Int., 42[7]: 8030-8037 (2016).

    2.N. Ma, Y. Deng, W. Liu, S. Li, J. Xu, Y. Qu, K. Gan, X. Sun, J. Yang. A one-step synthesis of hollow periodic mesoporous organosilica spheres with radially oriented mesochannels,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52(17): 3544-3547(2016).

    3.N. Ma, L. Du, W. Liu, X. Zhang, W. Huo, Y. Qu, K. Gan, Y. Wang, J. Yang., Preparation of porous Si3N4 ceramics with unidirectionally aligned channels, Ceramics International, 42(7): 9145-9151(2016).

    专利成果

    1. 杨金龙,张小立,席小庆. 一种空心陶瓷微珠附载脲醛缓释化肥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201410120780.3,授权日期:2016-03-28.


    2.  杨金龙,齐飞,许杰等,一种超轻质闭孔陶瓷的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201410253455.4,授权日期:2016-06-15;


    3.  杨金龙,张小立,席小庆,利用空心陶瓷微珠包覆法制备的缓释化肥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201410121086.3,授权日期:2016-06-15;